习近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王岐山在2018年创新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8-11-07  来源:外交部网站  字体大小[ ]

   原标题:王岐山出席2018年创新经济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2018年11月6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应邀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2018年创新经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顺应潮流,改革创新,共同发展”的致辞。

  王岐山表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正经历冷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变革,面临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人口变化、气候变化、治理能力落后于科技发展、发展不平衡加剧、全球治理机制滞后、民粹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等诸多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在不断拓展,拥有比前人更强大的能力,能够通过和平发展、改革创新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通过历史文化和哲学的思考,继承前人智慧、运用现代思维,精心把握好前进中的动态平衡。

  王岐山指出,应对挑战的关键是要顺应潮流,把握大势,保持定力。要坚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协商解决各种分歧;从自身做起,通过改革开放,深化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众。

  王岐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历史、现实和未来紧密相连。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理解中国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支撑。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艰苦奋斗;而要理解近70年的新中国历史,必然追溯到1840年。从被列强打倒的那一刻,不屈的中国人民就一直苦苦寻觅再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5000多年一贯的中华文明历经苦难和辉煌,独特的历史文化决定了中国只能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人类史上的复兴,是对有过辉煌的历史而言。

  王岐山强调,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将坚持立足于做好自己的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内政决定外交。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演讲。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岐山表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并且直接影响着全球发展和稳定。在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中,经贸合作依然是压舱石和推进器,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愿与美方就双方关切问题开展磋商,推动经贸问题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出席论坛期间,王岐山还会见了论坛创始人布隆伯格、论坛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基辛格、论坛顾问委员会主席保尔森等与会嘉宾。

  首届创新经济论坛于2018年11月6日至7日在新加坡举行,旨在针对全球性重要议题和复杂挑战,协助各国探寻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致辞全文如下:

顺应潮流,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在2018年创新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8年11月6日,新加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

各位嘉宾:

  很高兴出席首届创新经济论坛。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事频繁发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面临很多挑战和机遇。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交汇期。

  面临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挑战。近20年来,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发了国际产业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可持续增长的动能依然不足,新旧动能相互转换并不顺畅。

  面临世界人口变化的挑战。全球人口在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同时呈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加速,结构失衡问题严峻,人口和资源、环境矛盾尖锐,人口流动引发新的问题。

  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气候变化后果愈加凸显,加剧了饥饿、疾病和自然灾害,也助推冲突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入广泛持久的影响,威胁着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

  面临科技发展对治理能力的挑战。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但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双刃剑”,人类的道德伦理、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国的主权和秩序均会出现无法预测的难题。

  面临发展不平衡加剧的挑战。技术创新使地球变小,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产业链布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地区、行业之间的繁荣与衰落对比鲜明,“资本”和“国界”的矛盾凸显,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面临全球治理机制滞后的挑战。国际利益关系日益复杂,新技术和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际格局深度演变。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滞后于经济全球化进程、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面临民粹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成冲击,急剧的变化使一些国家社会内部发生撕裂,“左”和“右”的民粹思潮激化,均已表现在政治诉求之中,导致了反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严重影响了国际政治生态。

  挑战中孕育着机遇。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和广阔市场;人口的变化和迁徙,正在促进全球资源和产业链重置;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正催生新的巨大投资机会;医学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使人的医疗和健康突破了一个个新的界限。新技术、新市场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新思潮、新文化给我们何去何从更多启发;教育的普及和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公共问题的讨论之中,促进治理机制变革。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在不断拓展,通过和平发展、改革创新过上美好生活,我们拥有比前人更强大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社会,我们要通过历史文化和哲学的思考,继承前人智慧、运用现代思维,精心把握好前进中的动态平衡。

  各位嘉宾:

  人类在前进中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机遇,应对的关键是要顺应潮流,把握大势,保持定力。

  要坚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为解决当前世界上各种难题营造条件。要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增进了解、寻求共识,协商解决各种分歧。要从自身做起,通过改革开放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收入分配,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众。

  自然的法则,有浪就必有回头浪。世界各国各具优势,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虽然会经历迂回曲折,但终将向前。消极和愤懑不利于解决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设置壁垒、挑起争端不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只会加剧全球市场动荡。

  经济全球化不是零和博弈。面对分歧和问题,只有在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基础上,加强平等协商合作,才能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相互尊重、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位嘉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历史、现实和未来紧密相连。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理解中国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支撑。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艰苦奋斗;而要理解近70年的新中国历史,必然追溯到1840年。从被列强打倒的那一刻,不屈的中国人民就一直苦苦寻觅再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勤劳、智慧、节俭、勇敢、包容、开放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历经苦难和辉煌,铸就了5000多年连贯的中华文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决定了中国只能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人类史上的复兴,是对有过辉煌的历史而言。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将坚持立足于做好自己的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坚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平衡,更健康,更美好。

  内政决定外交。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昨天在上海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演讲。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释放市场魅力,为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中国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将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主张各国按照规则和共识妥善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对彼此历史和现实的了解,进而深化互信、互学互鉴、加强合作,携手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

  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中美紧密合作。中国坚定地认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并且直接影响着全球发展和稳定。在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中,经贸合作依然是压舱石和推进器,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将继续保持冷静和清醒,坚持扩大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中美两国对扩大经贸合作都有良好愿望,中方愿与美方就双方关切问题展开磋商,推动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各位嘉宾: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成绩。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潮流是确定的。我希望,在论坛闭幕的时候,大家能对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把握机遇形成共识,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中国公共新闻网摘编崯嶧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